作为我校积极推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创新性举措,3月16日,我校携手全国20所知名高中,共同推出“苗圃计划”,共同致力于选拔兴趣特长突出、富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高中生,并对这些学生施行中学与大学贯通式培养。当天,来自全国部分省市20余所知名高中的校长应邀出席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中学校长研讨会,围绕“苗圃计划”如何顺利实施发表见解,展开热烈研讨。我校校长裴钢、副校长陈以一等出席研讨会。
裴钢在致辞中表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济大学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各中学共同参与。近年来,同济大学在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效衔接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苗圃计划”的推出,是同济大学主动加强与全国更多中学密切合作的又一实际行动。
根据这一计划,我校先期在全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20所重点高中作为“苗圃计划”首批试点中学。结合这些中学各自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在地域文化特色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我校的相关学科、专业将与这些中学实行对接,在中学创建“苗圃基地”,建立相关学科专业的兴趣小组、实验小组或特色班。
对这些学科专业怀有浓厚兴趣、有意愿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高一、高二学生,经选拔后可进入相关“苗圃基地”。我校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将走进“苗圃基地”“育苗”,对这些学生集中开展能力训练,引导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发展。这些中学生也可利用假期或周末等时间来到我校,参加大学生的创新训练活动。对于这些中学生参加的各环节相关训练,我校均认定其学分。
据介绍,这些中学生在“苗圃基地”接受相关训练和培养之后,如达到我校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不仅可获我校自主招生相关优惠政策,而且在进入我校后,还可对接学校“4+M+3”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或优先进入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研讨会上,与会的各中学校长表示,很高兴成为同济大学“苗圃计划”首批试点中学。同济大学主动将大学教育前移,教授进中学、实验室进中学,引导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这非常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中学对这一构想表示十分欢迎。中学会全力配合同济大学,为这一计划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与同济大学一道共同培养更多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