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同济大学2012年学生工作论坛暨德育研究会年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常务副校长陈小龙、党委副书记李昕等出席。
周祖翼首先向育人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们表示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对学生工作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及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高校工作的根本在于育人,在新的一年里,学生工作系统要继续围绕学校几项重要工作开展育人活动: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大的精神;在“七一”之前总结提炼创先争优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迎接学校105周年校庆;召开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他强调,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除了第一课堂之外,第二课堂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二课堂良性互动才能培养出既有知识储备又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优秀人才。他希望学生工作系统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优势,不仅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和谐稳定等工作开展,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建好学生工作队伍,积极营造全员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辅导员牢记使命与责任,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队伍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主动服务于卓越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他强调,所有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责任心,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交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需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真心实意帮助学生,不断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促进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
陈小龙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对于学生工作十分重视,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硬件改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学生工作也是一项责任重大、投入量大的工作,每年学生工作系统开展了上千项育人活动,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关于2012年学生工作,他强调,加强沟通和交流,不仅要促进校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还要加强与国内兄弟高校进行有益的交流,积极学习国外高校的学生管理经验;搭建好校内育人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养的意识,转变育人理念,实现育人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创新,针对学生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解决办法。
李昕作了“格局与前行:2011年学生工作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他指出,2011年学生工作围绕深化内涵、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依托院系、形成品牌的整体思路,构建了学生素质拓展-保障的工作规划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教育、管理、服务、协调四位一体的工作职能格局。2011年学生工作凸显了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立足思政角度,着力学习氛围建设,促进学生学业提升。二是强化学生工作格局,立足学生工作,强化“教育、管理、服务、协调”四项职能,推进协同育人。三是注重主流价值引导,立足思政特色,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四是提高工作保障水平,立足优化机制,完善政策,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1学生工作取得了不俗成果:“党旗下的青春”系列教育活动获2011年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学生白一帆荣获2010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辅导员严长征荣膺2010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类课题、辅导员课题均立项开题;“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上再次捧回“优胜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获得“上海市就业工作创新基地”称号;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全国先进荣誉等等。展望2012年,李昕提出,要继续加强探索,完善“网络、社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加强研究,完善校、院学生工作运行和全员育人机制;加强创新,围绕十八大开展贴近学生的特色思政活动;加强互动,加大院系层面学生工作支持力度;加强对接,凝练“平台-项目-活动-成果”价值链的品牌活动;加强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建设的水平。
学工部介绍了2011年“985工程”三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项目建设情况。发展规划处介绍了高等教育形势与同济大学发展。土木工程学院、汽车学院、化学系、材料学院分别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加强班级建设”、“营造育人氛围”、“提升理论研究水平”等主题进行交流发言。
会上,楼立志、胡瑞云、顾旭峰、张砚秋、殷娣娣、吴皇丽、母朝静、朱云杰、谭武、王嫱等10名专兼职辅导员荣获“2011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50个班级获得“优良学风班”称号。
会议还举行了辅导员微博群“同心济语”发布仪式。“同心济语”微博群是我校辅导员群体在新浪微博上搭建的沟通平台,交流学生工作的心得体会。严长征等青年辅导员代表向与会领导和嘉宾献上绣有“同心济语”标识的围脖,诚挚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