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以“卓越人才培养的同济实践”为主题的媒体通气会在我校逸夫楼召开,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25家中央及上海地方新闻媒体的记者应邀与会,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我校近年来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诸多探索与实践。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主持会议,副校长陈以一作情况介绍。
![IMG_6172-1 IMG_6172-1](/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1/12/23/650/lxbypulvudbnu9s.jpg)
陈以一副校长向媒体记者们介绍了同济大学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及其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学校正在着力构建的卓越人才培养三大合作联盟体系、进一步强化的国际化教育和实践教育两大传统特色、重点推出的六项卓越行动计划。
陈以一介绍说,为了推进具有同济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学校将面向全国500所重点高中、300家中外著名企业、100所海外知名大学建立“人才培养三大战略合作联盟”。近两年来,学校在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效衔接方面做出了不少新探索,现已与全国近百所重点高中签署了合作协议,联手培养卓越人才。与此同时,校企联盟合作又添新内涵,2011年已有89家知名中外企业加盟同济大学卓越人才培养。与海外知名大学的联盟合作也在稳步推进。
据介绍,同济大学“国际化教育”将重点实施3个“600”工程与3个“300”工程,着力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具体是指针对欧美为主的国际高水平大学实施每年600人双学位、600人学分互认、600人短期交流,针对港澳台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实施每年300人双学位、300人学分互认、300人短期交流。
陈以一副校长还就卓越行动计划中的“卓越生源行动计划”、“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卓越实践行动计划”等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特色和亮点、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作了介绍。他一再表示,“同济大学高度关注生源质量,更加关注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培养,更加关注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卓越人才。”
在交流环节,陈以一副校长,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研究生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就记者们所关心的同济大学自主招生如何向农村地区优秀考生倾斜、“卓越联盟”未来合作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等问题作了解答。
学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