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创新城区与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届城市法治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各级法院以及我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1 1](/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1/11/7/650/zpaxww7afv1jg4o.jpg)
校党委副书记姜富明感谢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政法委等单位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城市法治论坛和创新城区知识产权保护这两个主题词和同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建设历来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同济大学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奥运会场馆建设、灾区重建到世博会建设,同济大学都做出了贡献;知识产权是同济大学的特色学科,2003年同济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依托学校理工学科优势和对欧洲交流优势,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乔治华盛顿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使学院逐渐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的中心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探讨创新型城区的大局,探索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模式,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法律问题,积极探究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社会创新的有效途径,围绕“创新城区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这一主题,本届论坛与会嘉宾就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及知识产权保护与机制创新两方面热点,对网络版权侵权责任认定、竞价排名服务、网络销售平台提供商的信息披露义务、上海法院网络著作权案件审判概况、发挥公诉职能、《侵权责任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的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模式下刑事审判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