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11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新闻中心记者从学校产业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此次我校一共组织了来自10多个院系的16项科技成果参展,涉及汽车、土木、环境、工程机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工博会开幕前夕,记者走访了部分参展项目的研发团队,试着提前为师生揭开这些项目的神秘面纱。
一筐筐填料,看上去就像是装满了铁刨花制成的“沙琪玛”,摆放在工业废水处理池中,一股股浑浊的水流经入水口进入池中,出来的水流看上去却清亮得多……,这一模拟工业废水处理的场景,将呈现于11月1日开幕的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馆同济大学展区。这是我校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马鲁铭教授自主发明的“以催化还原方法改善工业废水新技术”。这一技术今年荣获上海市2010年技术发明一等奖。
毫不起眼的铁刨花,为何在净化污水方面显现出如此神奇的功效?马教授对他的这一原创发明这样解释道,以废铁屑为核心的催化还原技术,就是将铁刨花与少量的铜混合在一起,放入工业废水中,铁就会被“氧化”、被腐蚀,由此,它就能“还原”废水中的毒害有机物,也就是说,将这些毒害有机物转化成低毒害或无毒性的物质。此外,铁刨花还能同步去除氮、磷等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这一水处理技术,尤其在大规模综合性工业区污水处理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工业废水水量大,成份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和毒害性污染物,对人的危害极大,如果直接采用传统生物处理方法,不仅费用高,而且很难达到良好效果。”马教授介绍说,“而催化还原方法每天可以处理数万吨规模的污水,而且铁刨花来源广泛,以废治废,运行费用低,适用范围广,净水效果好,正好可以弥补生物法的局限性。”
![1 1](/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1/10/28/650/isplex1h6d9jer5.jpg)
马鲁铭教授团队的这一原始创新成果,2008年8月刊载于国际环境科学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该期刊封面还登载了课题组对上海一工业区污水进行处理的大幅照片,对马鲁铭教授的论文作了特别推荐。这也是该杂志首次将中国研发的污水处理技术登载于封面。全球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当年12月还对这一具有重大突破性的创新洁水技术“绿色铁”专门作了详细介绍和点评。该技术引起了各国环境领域专家的重视,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介绍,技术问世后,课题组还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研制开发了一整套的水处理工艺及装置,加快其产业化步伐。如今,这一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上海、江苏等化工园区的废水处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在上海一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迄今已运行四年多时间,实际监测显示,化学耗氧量、毒害有机物、氮磷均有大幅下降,远优于预期效果,每年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元的运行支出。最近,课题组正受邀为绍兴一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进行中试。
“工业园区废水成份十分复杂,我们这套技术并不能包治百病,而是要针对园区污水的具体情况来对症下药。”马鲁铭教授最后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