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物色·绵延”为总主题的成都双年展开幕,以我校《时代建筑》杂志社为主导演绎的“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也在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对观众开放。“去年6月份,我们接受成都市委派,担任建筑展的策展方。随后,我们向世界各地涉及建筑的机构、团体发出开放式邀请,响应者众,包括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总设计师斯特凡诺·博埃里在内的世界近70组建筑师和学术机构报名参展。”此次双年展之建筑展负责人告诉记者。
成都双年展作为国内三大双年展之一,向来以民间特色著称。这次,成都市政府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分别设置了“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谋断有道:国际设计展”三大主题展。据了解,三大主题展的展场总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
“我们把建筑展的主题确定为‘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建筑展策展人支文军介绍,把成都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贯穿始终,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脉络、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阐释。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陈列作品,而是从反观历史开始,在全球的视野中枚举多样的可能性,试图唤起、激发决策者、建筑从业者和大众对田园城市、对人与环境的思考。
据悉,本次国际建筑展共设四个部分:文献展、作品展、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成果展。展览方式涵盖图片、模型、装置、影像等,这些模型、图片分别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0个建筑师和学术机构,在全球语境下它们聚首成都,共同构建了城市发展的、国际视野的、本土的、当代的、开放的话语平台。此次展览也十分重视学术性,成都市政府聘请伍江副校长担任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知名艺术家担任委员;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和学者担任委员。
据了解,四大板块中,作品展由实践、策略和调研三部分组成,是参展建筑师最多,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展览。实践展中,包括斯坦·艾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阿道夫·克利尚尼兹(柏林艺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冢本由晴(日本)、长谷川浩(日本)等在内的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将在此提出他们在规划、设计与建筑等领域具有前瞻性和普世意义的作品,审视由于城乡快速发展带来的建筑机遇及理论焦虑,探索“物我之境”的建筑定义,提供田园城市的当代诠释。
策略展中,包括伊娃·卡斯特罗(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馆设计师)、祝晓峰等国内外新锐建筑师将在此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与产业、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物我之境”主题的概念设计及装置作品。策略板块依据设计对象的差异分为“策略——东村”板块与“策略——自拟”板块。调研部分中,国内外建筑学者将带领成都学生团队,对成都建筑文化(物质与非物质、建造与使用、个体与社区、成都文化与生活方式、部分正在实施的项目等)及发展的典型问题展开调研。支文军表示,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演绎,作品展最终希望能促进大家思考‘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国际建筑展的其他三大板块中,文献展聚焦于国际国内田园城市理论脉络梳理及实践案例研究,旨在向公众普及、推广田园城市理念;成果展将通过推荐并展示成都的田园文化创意建筑设计、城市发展方案等优秀案例,旨在呈现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各方面探索;学生竞赛获奖作品展则以“‘兴城杯’中国高校学生设计竞赛”中的获奖作品展出为主,同时邀请国外10所知名建筑院校相关学生作品参展。
据了解,除了策展外,同济策展人还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论坛及演讲。其中以“田园·城市·建筑”为主题的论坛就有包括当代实践与批判、当代理论与策略、城市更新等在内的三场;西班牙馆设计师班纳黛塔·塔利亚布、荷兰著名设计师威尼·马斯等分别赴各高校、机构演讲,届时,成都的蓝顶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等展览场地都将充满浓浓的学术、艺术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