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承办的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上海东郊宾馆成功举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演讲。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主持论坛开幕式。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副市长沈晓明,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出席开幕式及论坛有关活动。我校党委书记周家伦等校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校长裴钢作为对话嘉宾出席论坛专题讨论。
![](/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1/9/26/650/k8clpmocecxqdva.jpg)
![](/_mediafile/tjnews/photos/images/2011/9/26/650/sjz7ptj65tgfsha.jpg)
万钢在开幕式上发表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要求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万钢指出,要实现“十二五”确定的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加强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提高“引领”能力;二是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提高产业技术能力;三是要加强政策协调,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沈晓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上海正处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上海的优势与前途都在于科技创新,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致力于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的高层国际论坛,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设置了主题演讲、专题讨论等。70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中国的创新系统:优势与挑战”、“复杂经济局面中的创新领导力”等各个层面深入探讨了中国创新领域的问题。
在“体制创新和人才成长”专题讨论中,裴钢提出,创新人才和创新机制同等重要,人才和体制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要在改造体制的同时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改造体制。裴钢强调,深化体制改革,除了包容性之外,多元化也非常重要。中国先贤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的基本规律总结得非常精辟,这就是一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裴钢最后表示,人才培养要坚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这三者都很重要,其中能力比知识重要,人格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